close
  
   此篇引述自 :  佩霖, 我們的佛法小天使, 在部落格中分享的文章
   提到修行者在光中的迷思, 是可提供我們在實修中如何洞察自身狀態的明鏡
  
   前天看這篇文章時, 讓原本情緒沉悶的我
   再次的審視我的生命與行走在靈性道路上成長的方式與心態
   漸次地, 好似也隨之被注入一股新生.清新的能量
   閉塞的心, 因為明白, 緩慢地也舒展開來了
 
   讓我想到這次上台北, 在天使谷發生的某個喬段 >>>
   artten > " 老師, Rita 她做的電子報越來越有國際水準了呦!~~ "
   Rita > " 呃!~~ "  扼脕地將手上的筆往地上丟擲
   老師微笑著說 > "  Rita 這次做得非常美的電子報還發不出去,有技術上的困難要克服 "
   Rita笑著嘆氣 > " 唉~都怪我技術不夠好~~ "
   artten > " 那我們精神上支持妳! 送愛跟光給妳好了! "
   Rita > " 請把我放在90號瓶 (智慧瓶) 裡面好嗎~~ "
   老師笑著說 > " 實際點~~實際點好嗎~~ "
   眾笑~~
 
   其實, 在Aura-Soma的色彩療癒系統中
   更強調的是要 Grounding地將靈性, 即上天的愛, 落實在生活的每個微小事物中
   協助每個生命以包容.同理.堅定與信任的態度
   以愛為基礎, 讓我們更勇敢的面對恐懼與挫敗的事物與經驗
   進而成長, 並實現每個人的豐富圓滿
   其中, 當然也包括了身體的健康與物質現實上生活的富足
   當物質/身體的基礎穩固平衡時
   靈性上學習成長的腳步, 也將自然地更踏實穩健
 
   非常好的文章, 謝謝佩霖, 與大家一同分享~~

 ********************************************************

行在光中的迷思
蘇菲亞的文章與你分享
 
Subject: 行在光中的迷思

行在光中的迷思這句話,我個人有不同的認知.
行在光中,真的是要我們只行在一條光明大道上嗎?

讓我們用一個最常用的意像做例子來解釋迷思與盲點.
燈,是我們最常用代表光明的物件.

大家被教育,當一盞照亮"whatever"的燈.
但是,一盞燈,只開在白日光明處嗎?
還是,一盞燈,得點亮在黑暗處?

為何在字面教育人們要當一盞燈,卻又訓練人們只待在光亮處?
不要看見黑暗,不要接觸黑暗,甚至要避開黑暗,害怕黑暗.
這樣,要如何成為一盞名符其實的燈呢?

當我們面對黑暗或與黑暗抗衡的時候,才是真正將光帶進黑暗的時候.

光行者,不是辛苦的花大把錢在訓練自己走在光明大道上.
而是將光明路徑,帶進黑暗中,所以它人能夠走在光明裡.

我不知道那些號稱訓練光行者的教學,為何教育一盞盞的燈要去害怕黑暗,逃避黑暗.
所以,這些燈,永遠不敢在黑暗中點亮,只敢在白日發光?

所謂合約者,有許多種類,許多不同任務.
但是光明的合約者,是無時不刻受到考驗.
並且在每個階段的考驗不同.

我曾提過,考驗,來自光明與黑暗兩方.
光行者本身要能行在光中,要能帶入光行,要能堅持長久.
每位光行者都是站在前線的戰士,只是抗衡黑暗的方式不同.
抗拒誘惑與貪婪,就是一種戰鬥.
打擊挫敗與放棄,就是一種戰鬥.

每一個人要出生在這個世界,必需有一件肉身衣穿.
一件肉身皮囊的成功製作率,是最少三千萬分之一的機率.(成功受孕與懷孕率)
換句話說,閣下能夠順利出生,已經是一個奇跡.
而要毫髮無損的健康成長,機率是零!

我們花費20年成熟,但傷痕累累,無論是肉身還是心理,無人倖免,只是程度不一.
所以,避免黑暗已不可能.就像妳你不可能瞞得住一個孩子,世界如此安全美好,所以不要外出.
每一個人成長後,就得面對學校,社會的黑暗面,學習倖存.
只有個人從嚴峻的環境中倖存,才能夠有多餘的能量與眼睛看見它人,提供協助.
成功生存的經驗者,得以分享個人的倖存經驗與技術.

不幸,隨著成長的階段不同,考驗也不同.
考驗從無休息,也從不放棄.
它不同情,也不放水.

黑暗的考驗,多是利誘與暴打.
光明的考驗,多是信念與堅持.

考驗,專挑個人弱點軟處考.
黑暗的考驗,稱為魔考.
光明的考驗,稱為測試.

光行者,若自己不能行在光中,如何將光帶入黑暗?
行在光中,原是光行者的當家本事,稀疏平常.
如今,卻需要辛苦學習訓練,充滿了掙扎與困惑嗎?
聽起來,怎麼倒像是訓練一位黑暗者行在光中一樣的困難和陌生呢?

魔考是軟誘暴打光行者,離開光明.
打掉一盞已亮的燈,或根本不讓那燈有機會點亮...
各種超乎我們能夠想像的技倆...包括,100句文字裡的只需有一字或一句的陷阱.

光明與黑暗,並非只有正面衝突,也有更多無形的影響.
事實上,它們之間最大的戰爭不是正面衝突,而是背後的影響流.
我們只能影響,不能改變. 雖然黑與白之間,也有很多的灰色色層.

愛,也有黑暗之愛.
光,也有黑暗之光.
喜樂,也有黑暗之喜樂.
人們在學習付出/享受愛與光的時候,最好先學習分辨其間的不同,最是當務之急!
若不能分辨,寧可暫且觀望.

光行者對於光的天性,是不必學習的,只需自然與自在的享受.
光行者對於黑暗才是天性的彆扭抗拒,而且每件黑暗的事,都得學習.
(是的,我是人性本善信念的支持者.)

我們在一個階段,會有一個主題環境.
例如,家庭,工作,學校,事件.
每個階段學習的主題與環境,都會吸引不同的"同學"靠近.
這些人關心同樣頻率的能量,從中學習.

光行合約者,不需要追尋光與愛,因為他她本身就應已行在光中,或已能放光.
我相信,"追尋"光與愛的合約者,多是因為"需要"或本身不在光中.
她他們或者太過乾涸,太多創傷,無法自製光與愛,需要汲取外來的的能量支援.
但若長期依賴外界的光與愛的支援,很容易養成依賴,無法自給自足.
結果很難成為獨立的光能提供者,而成為一個對光的仰賴者.

光行者本身若無法保存製造光與愛,只能依賴走在現成它人提供的光的路徑.
若非本身耗損嚴重,就是迷失了或還未醒來.
很容易失掉個人的服務功能,而無法完成個人的光行任務.
這些徒有標籤與基因,卻無法訓練的,我們不稱為光行者.

黑暗或者能夠擊倒我們,但我們有自由選擇是否永遠待在挫敗裡.
精準來說,光行者,必需有足夠的獨立能力行走在黑暗與光明之間.
現實上說,我也從沒聽過一盞燈本身會怕黑,或怕被點亮.

若要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光行者,訓練自己堅強勇敢吧.
行在光中的意義很多,弄清楚自己的坐標何在.

再一次提醒,若不能分辨光,是黑暗之光還是光明之光,
那麼,也很難知道自己的行在光中,是行在哪種光的路徑了.

也再一次提醒,黑暗之所以能夠存在,必然有它的存在價值與必要.
打擊黑暗的意思,並非殲滅,而是有能力與之抗衡,所以人們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因為,我們沒有權力強迫黑暗改變,也無權力改變它人的選擇.
地球上,世界和平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事.

所以,行在光中這四字,也非常可能被用來當一個陷阱.
對也有光與愛的黑暗來說,當然是確信它們自己的光與愛,才是真正的光與愛.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光的希望,讓我們能夠在光的支持下,永不放棄.
如果,我們能夠分辨的話,這是前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tt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